信号完整性__PCBSI2008SH-1~2.ppt
信号完整性PCBSI2008SH-3~4.ppt
信号完整性PCBSI2008SH-5~6.ppt
信号完整性PCBSI2008SH-7~8.ppt
信号完整性PCBSI2008SH-9~10.ppt
信号完整性PCBSI2008SH-11~12有损传输线.ppt
信号完整性PCBSI2008SH-13~14串扰.ppt
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7 积分 才能浏览 购买主题 - 信号完整性含义
- 高速的含义
- 互连的范畴
- 信号完整性分类
- 高速互连设计技术
- 信号完整性分析技术
- 信号完整性测量技术
- 用于分析的传输线模型
- 八个基本原则
- 参考文献
- 引言
- 时域
- 频域中的正弦波
- 解决问题的频域捷径
- 正弦波的参数表征
- 傅里叶积分、级数和离散变换
- 周期性信号的傅里叶级数
- 理想方波的傅里叶级数
- 从傅里叶级数反变换到时域
- 传输线带宽对上升边的影响
- 信号的带宽与上升时间
- 信号带宽中的最高有效分量
- 实际信号的带宽
- 信号带宽与时钟频率的关系
- 测量的带宽
- 模型的带宽
- 互连线带宽和本征上升时间
- 小结
- 电容简介
- 电感的基本定义
- 电感法则一: 电流产生磁力线匝
- 电感法则二:静态定义L=N/I
- 自感和互感
- 电感法则三: 动态定义 V=LI/t
- 局部电感
- 支路有效电感(净电感)及地弹
- 回路电感
- 电源分布系统(PDS)与并联电容器
- 单位面积的回路电感(
- 有过孔接触孔的平面回路电感
- 有出砂孔区域的平面回路电感
- 回路互感
- 等效电感
- 电感分类
- 电流分布和趋肤深度
- 高导磁率材料
- 涡流
- 小结
- 引言
- 滥用“地”和“接地”
- 信号
- 均匀传输线
- 铜中电子的速度
- 传输线上信号的速度
- 前沿的空间延伸
- “我若是信号”
- 传输线的瞬态阻抗
- 特性阻抗和可控阻抗
- 几种典型的特性阻抗
- 末端开路传输线的输入阻抗
- 传输线的驱动
- 返回路径
- 返回路径平面的切换
- 传输线的一阶模型
- 特性阻抗的近似计算
- 用二维场求解器计算特性阻抗
- n 节集总电路模型
- 特性阻抗与频率的关系
- 小结
- 引言
- 阻抗变化处的反射
- 反射形成机理
- 电阻性负载的反射
- 求解驱动源内阻抗
- 反弹图
- 反射波形仿真
- 使用 TDR 测量反射
- 传输线的非故意突变
- 当传输线多长时需要端接匹配
- 点到点拓扑通用源端端接策略
- 短串接传输线的反射
- 短桩线传输线的反射
- 容性终端负载的反射
- 连线中途的容性负载反射
- 连线中途容性负载的时延累加
- 拐角和过孔的影响
- 多容性负载均匀分布有载线
- 感性突变产生的反射
- 补偿
- 小结
- 引言
- 有损线的不良影响
- 传输线中的损耗
- 损耗源一:导线电阻和趋肤效应
- 损耗源二:介质损耗
- 介质耗散因子
- 耗散因子的真实含义
- 有损传输线建模
- 有损传输线的特性阻抗
- 有损传输线中的信号速度
- 衰减与 dB
- 有损线上的衰减
- 频域中有损线特性的度量
- 介质损耗制约互连线带宽
- 有损线上信号时域波形及眼图
- 改善眼图的过孔、线宽及材料设计
- 预加重和均衡化
- 小结
- 引言
- 噪声的线性可叠加性
- 耦合途径: 电容和电感
- 传输线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
- 串扰模型
- SPICE 电容矩阵
- 麦克斯韦电容矩阵和二维场求解器
- 电感矩阵
- 均匀传输线上的串扰和饱和长度
- 容性耦合电流
- 感性耦合电流
- 近端串扰系数
- 远端串扰系数
- 减小远端串扰
- 串扰仿真
- 防护布线
- 串扰和介电常数
- 串扰和时序
- 串扰开关噪声
- 降低串扰的措施
- 小结
-
-
-
-
-
-
页:
[1]